对于斑鳜这一路亚鱼种,众多路亚爱好者虽然并不陌生,却了解得不是很透彻。本篇笔者就从斑鳜的习性入手简单介绍一二,希望可以对想要路亚斑鳜的钓友们,有所帮助。

1.斑鳜的简介及地理分布

斑鳜又名石鳜、岩鳜、鳌花、花鲫子,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无肌间刺,素有“淡水石斑”之美誉。一般认为斑鳜属鲈形目、鲈亚目、鮨科、鳜亚科、鳜属,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应隶属于鲈形目暖鲈科。斑鳜是东亚特有鱼类,主要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、朝鲜半岛和越南,是朝鲜半岛鳜亚科中唯一具有养殖意义的鱼种。在我国,除西北地区、青藏高原以及台湾、黑龙江水系、图们江外,辽河、鸭绿江及海河、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各水系均有分布。近年来,被路亚钓友发现的鳜鱼密度较高的水域主要集中在江西、湖南、浙江、广西、贵州、福建、湖北等地。

2.斑鳜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

斑鳜体色较暗,一般为暗褐色,头部及腮盖具暗色小圆斑,体表遍布大黑斑或古铜钱状斑。不同地理群体中的斑鳜体形明显不同,西江斑鳜的体长、体高较库河流域的斑鳜大,其它性状也存在差异。斑鳜是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,栖息在多石砾、岩缝的流水环境中,喜欢在水质清澈、溶氧丰富、透明度在45厘米以上的水域中活动,适宜水温为15摄氏度~32摄氏度,当水温低于7摄氏度时,斑鳜活动减缓,且不爱摄食。通常,斑鳜白天潜伏在水底,夜间开始四处活动觅食。

3.斑鳜的食物链特性

斑鳜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,因此捕食对象多为一些纺锤形或棍棒形鱼类,也喜食水生昆虫幼虫,偶尔吞食蝌蚪和小蛙。

4.斑鳜的摄食行为特征

斑鳜摄食行为主要以伏击为主,可分为4个阶段,即注视、袭击、咬住、吞食,这与翘嘴鳜有所区别。翘嘴鳜的摄食行为可分为注视、跟进、识别、袭击、咬住、吞食6个阶段,属于伏击偷袭式。斑鳜摄食体形较小的饵鱼时,常将其头部咬住吞食。摄食体形较大的饵鱼时,斑鳜先将饵鱼的侧部和尾部咬住,然后将其调整至尾部进行吞食。斑鳜较翘嘴鳜的吞食时间短。体长31厘米的斑鳜可捕食体长12厘米的鲫鱼。幼鱼阶段的斑鳜喜食团头鲂、鳊鱼及其它鱼苗。在饥饿难耐又无其它饵料时,它们会互相残杀以维持生命。经观察发现,斑鳜的食量较大,通常饱食状态下的食量可达自重的10%~15%。斑鳜的胃很大,但胃部不发达,肠道很短,仅占体长的三分之一,吃饱后腹部会鼓起。在自然条件下,斑鳜成鱼的摄食高峰期为晚间和拂晓,在晚间摄食的个体明显大于在拂晓摄食的个体。月圆之时,斑鳜极少觅食。每年的1~2月份斑鳜的摄食行为较差,6~7月份为斑鳜的摄食旺盛期。处于生殖期的斑鳜摄食量略有下降。秋季斑鳜的摄食区域逐步从浅水转向深水,为越冬储藏能量。冬季,斑鳜虽然不会完全停止进食,但食量显著减少,这也说明斑鳜的食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。

5.斑鳜的年龄与生长

幼鱼期的斑鳜生长速度较快,成鱼期的斑鳜生长速度比较稳定,体长和体重的增长相对较小,生长指标较低。在自然条件下,三冬龄斑鳜的平均体长在19.2厘米,体重120克~250克。江河中的斑鳜生长速度较慢,体长一般在10~30厘米。野外路亚钓获的体重1~3斤左右的斑鳜成长周期基本在四冬龄以上,目前全国路亚斑鳜的最高纪录是8斤多。

6.斑鳜的繁殖生物学特点

斑鳜属多次产卵型鱼类,自然水域中的雄性斑鳜一冬龄即达到性成熟,雌性斑鳜需二冬龄才能达到性成熟。从外形上看,雄性斑鳜较雌性体长,腹部颜色较深。南方水域中的斑鳜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月中旬至8月。据江西武宁源口水库渔民介绍,这里的斑鳜有两个生产期,分别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。斑鳜属于洄游产卵型鱼类,鳜鱼卵为漂流性卵。斑鳜产卵时的适宜水温为20摄氏度~26摄氏度,斑鳜一般选择在水深20~60厘米的江河上游中有一定水流的环境中产卵,产卵时间多为夜间或凌晨。产卵时,雌雄斑鳜游向有水流的砾石堆或有水草及被雨水冲刷的水域,顶水游动激起水花进行产卵。卵随水流飘动,附着在石砾或水生植物上,大概经过120个小时可孵化成仔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