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对氧的需求不亚于人。各种淡水鱼对氧的要求略有不同 ,大体上每升水含4~7毫克是比较理想的,如 低 于3毫克,轻则浮头,重则死亡。氧对鱼还有一种特别意义:水中含氧充足时,鱼儿不仅吃得多,而且长得还快。

水中氧的生成,一部分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,一部分来自大气的溶解。正因这样,所以白天太阳出来产生光合作用,水中含氧高到晚上光合作用消失,不能产生氧。前半夜水中尚存余氧,但由于鱼及各种水生物对氧的消耗,到下半夜水中尚存余氧,但由于鱼及各种水生物对氧的消耗,到下半夜水中含氧则进一步降低。如遇上天阴气压低,或水肥鱼厚的池塘,水中缺氧严重,就会出现“翻坑”,鱼儿浮在水面,甚至造成死亡,严重时整塘鱼都会死光。如有增氧设备,应在下半夜就开机增氧。如缺氧不严重,太阳出来,水体被阳光照射,水中产生氧,即可缓解。经过“翻坑”之后,存活的鱼就好像得重病一场,需经过两三天始可恢复正常。

水中含氧情况也和水温一样,是不均匀的,有的区域和水层含氧高。一天之中水中的含氧量也是不同的,就是天气的变化,水温的高低和水流等都能影响水中含氧量的变化。

正因为鱼儿对氧如此之依赖,所以鱼儿追随氧气就和趋温一样,哪里的含氧量高,它就会向哪里游。这就给钓友一个明确的提示:就是水中哪里氧气充足,就应在哪里下竿。用钓友们的行话讲,叫寻找富氧区和富氧层,找到了这些地方,也就找到了鱼。

那么水中哪些地方含氧量高呢?听来云中雾里,不知所答。其实稍有垂钓经验的人,都会从自己的实践中找到含氧较高的水体。最明显莫过于选进水口做钓点,流水带来氧(当然鱼还有顶流的习惯)。迎风岸波浪滚滚,将死水搅活,不仅带来氧,而且也将水中鱼儿可吃的食物推向这里。还有增氧机的四周水花飞溅,鱼儿不仅不怕增氧机的振动,还游向它的四周等等。以上这些当然是钓手们首选的钓位。造成水中缺氧的原因很多,如水肥鱼多,氧生成少消耗大。天气湿闷气压低最易造成水中缺氧,遇到这种天气,鱼儿不进食,这对鱼来说,等于是一道不可抗拒的禁食令。在闷热的夏天,会经常遇到这种天气,这时不上鱼,千万别去找其他原因,如认为选位不当、钓饵不佳等。水中缺氧时,鱼儿往往浮在水的上层,甚至将嘴伸出水面,这时的鱼绝不会咬钩,所以就有“看见的鱼钓不着”之说。

由此可见,水温和水中含氧,是支配鱼儿行踪的两大枢纽,钓手们可从鱼儿追温逐氧的行动中找到它们。